【2023年教学经验交流】李建欣: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真正让思政课有滋有味
2023年,我共承担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三门课程,一课堂课时数320,总课时数590课时,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评价优秀。
一、积极深化多元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改革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八个相统一”原则开展思政课课程教学手段和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2023年充分利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精品课程平台和资源,打造层层递进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强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讲道理与讲故事讲情感结合,以讲理性为主,用理性统帅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学习的投入度和记忆效果,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由“学知识”向“提能力”跨越。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只是诉诸天然感情,而是要讲出“为什么要爱国”和“应该怎样爱国”的道理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轮授课中不断积累混合式教学素材资源和课堂活动,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全面提升铸魂育人实效。邀请香山革命纪念馆专家走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堂,为学生讲授专题讲座,开展校馆共建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凝聚红色文化育人合力。
二、扎实推进思政课程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与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工作融合,把思政课教学第一课堂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有机融合,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2023年,为应用法律学院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担任学院学生“青雨萌芽”生态环保暑期社会实践团、“党史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团指导教师。参与刘妍老师主持的北京市思政教研会《首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路径》课题,教研教学案例,积极探索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三、真正让思政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思政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需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用自己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师的精心备课、认真授课,关心学生心理动态和学习生活,用思政教师自己的品格和生活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喜爱并信任老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老师、接受课程,继而接受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学院实施“强高冲本”战略的关键一年。我将按照学院党委、行政的部署要求,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教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作为思政第一课加强课程建设和教研,特别着力处理好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之间的关系、课堂知识和实践载体的关系;着力在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和逻辑体系,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阐释上下功夫。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殷殷嘱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我要与思政教研室全体教师一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的要求与期待,牢牢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自觉把教育家精神作为教书育人的行动指南和精神航标,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加强学习,加强与其他院校、教师合作,开展专题交流研讨,开拓科研思路,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思政课程建设、教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优异成绩迎接学院第一届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