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十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思政课教师热议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2022年10月16—22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行动起来,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堂、进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三进”工作,实现大会精神与教学工作的思想融入、知识进入、体系并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引导激励学生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为进一步推进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到思政课教学中走深走实,11月22日下午召开专题研讨会,老师们认真总结了宣讲二十大精神工作,介绍了各自成功作法和经验,针对下一步与思政课融入建议和对策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思政教研室主任、党支部支书记李建欣副教授:在思政课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要针对学生特点讲准、讲深、讲活、讲透,要做到三个结合:一要结合学生前期学习掌握情况和关心热点问题,解答学生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到学生心里,让学生感兴趣、学进去;二要结合全面讲解和重点讲解,挖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育人元素,紧密联系学生专业特点有所侧重;三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巧妙运用师生共讲、互动等方式焕发思政课堂活力,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身体力行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陈春莲教授:第一,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一些初步体会,一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时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事先进行教学设计,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像盐融化在水中一样,融入到宣讲中,使之润物无声;有所不为就是说不要简单化、两张皮,脱离学生实际进行宣讲,为宣讲而宣讲。二是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选择、把握宣讲题目很重要。好的题目会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有一个好的题目宣讲可能就成功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三是宣讲要注重以点带面。在内容上不宜面面俱到,应抓住重点内容,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讲清楚、讲透彻,使学生听得懂、能领会,达到抓铁有痕。四是宣讲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第五,宣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要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选用一些最近最新、生动鲜活的素材和资料。第二,关于下一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全过程的一些初步思考,首先,教师应认真进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应积极探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教学的多种方式方法和载体。
曹海英副教授:第一,关于宣讲的做法。主要是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逻辑顺序来进行的。在课前,把党的二十大大报告以文档、图片、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分享,同时通过调查了解同学学习二十大报告的情况,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有哪些;在课中,进行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专题讲授,重点讲授了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新提法,并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在课后,通过“党的二十大报告一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巩固学习。第二,关于宣讲的体会。一是全面宣讲和重点学习相结合;二是教师讲和学生说相结合;三是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结合。第三,关于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想法。一是教师自己首先要学深悟透;二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不能生搬硬套;三是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在方法方式要科学、多样,实现严肃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孙温平副教授:第一个方面,如何用统一备课课件结合各自专业班级进行宣讲。一是对宣讲进行提前调研,发放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各专业班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法律专业的学生对相关政策比较关注、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对创新比较感兴趣。二是二十大报告有总结,更多的是规划。可以带领学生结合党和国家的宏伟蓝图,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对现在和未来进行规划,包括目标、步骤、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
第二个方面,宣讲中有哪些好的做法,有哪些需要再改进的地方。首先,比较好的做法是,因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要抓重点进行宣讲。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个比较热的话题。以什么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理解它并积极参与其中呢?我认为可以带领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采取由近及远的方式。从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到毛泽东主席一直希望中国进行现代化道路,到孙中山在《建国大纲》提到的很多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历程,再往前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然后一直到辛亥革命。当然那个时候称近代化,但实际上是指的现代化。每个时代都赋予了中国现代化不同的内涵。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具有独有的特色。其次,宣讲内容要由微观到宏观进行。如运用好外国政要评价中国的话,让学生多视角感受中国,进一步领会二十大精神。比如,德国总理说来中国访问前公开发布的文章。最后,需要改进的是,教学模式的改进,少说教灌输。要进行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比如小组探讨、视频引入、校园活动的融入等。
第三个方面,今后要把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全过程的思路。二十大报告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下学期的毛概课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思想体系,可以把这个主题融入课程全过程。在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要结合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法治思维教育等专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理想当中去,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紧密结合,以二十大报告谈到的的目标作为大方向去努力。再就是要以鲜活的个案和恰当的授课方式将四个自信贯彻思政所有课程的全过程。
刘洪忆副教授:第一,我依托于二十大的“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课堂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就是,让学生在二十大报告完成后,以课堂PPT的形式,结合学习通的主题讨论,并且结合最后三周的思政课实践,鼓励他们以书画或者书法,摄影,Vlog等形式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二十大专题教育活动。第二,营造一种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的学习氛围,促进同学们保持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第三,为了将会议精神融入课堂,尽量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看好渠护好渠,讲好红色故事,让广大参观者更好地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所以,我在如何在讲好会议知识点的同时,也尽量避免“硬,生,冷”,结合所处学段、学科的特点,填补特色案例,挖掘相关联的中国革命好故事、反应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故事,将革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课堂,给同学们讲好故事。
张静老师:党的二十大召开,是在迈上全面建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思政课教师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原文,作好“二十大报告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第一,结合教授专业,针对内容做好宣讲。我带的班级专业是法律,一个是法律事务律师事务方向,一个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仲裁与监察法)都属于法律类专业。法律与政治永远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这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他们及时掌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要比其他专业要高。我在统一课件的基础上,选择有侧重点讲。一是学习研究性分享,分成小组,搜集自十八大以来十年取得成就,就自己感兴趣的点,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人们衣身住行方面的变化,亲身感十年的发展变化,以亲自体验,增强家国情怀。二是教学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讲人民至上,服务人民时,共产党就是人民的党,与我们法律专业相结合,把我们法律人主要是跟人打交道,服务他人,也是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的体现,适当时增加了一些人民好法官宋渔水,好警察任长霞的事例。三是关于大会参加人数、组成,选举代表等常识性内容,我采用向学生推送二十大的一些微视频,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制作了一些二十大精神微视频,采用课前推送方式,让学生们去学习。四是关于二十大最新提法,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依法治国、法治建设再到走中国特色社会议法治道路,我们可以看到10年来,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做了法治建设方面成就简要介绍。五是详细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采用对比方式,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方式有什么不同,找着点,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有哪些。第二,宣讲中好的做法,我觉得学习效果,一是小组分享学习体会不错,还有,就是我在每次课前做的二十大知识一问一答,也可以反映出学习的效果。第三,二十大精神融入全过程思政课在已有课程中渗透,如下学期,毛概课程很多内容与二十大相关,要加快集体备课,磨课。思政课中也有很多内容,党建精神、习总书记青年寄话等,得选好切入点,融入思修课。形势政策可专题讲座融入。二十大精神融入主要几点:一 是思政课融入,二是氛围融入,校园标志,网站内容,三是结果检验上,可以开展一个学生二十大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习效果
马海燕老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认真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落到思政课的具体教学中。一方面,找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设置若干专题,采取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另一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宣讲,引导学生成长成材。
谢滟檬老师:基于学情,将文件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要达到的目的是以学生能够听得进去、能参与的方式讲出来,帮助学生从全貌上了解二十大,对于学生重点需要关注的,比如二十大的主题,带着学生读原文文本,进行段落拆解和分析,原汁原味读一读党的文件,促进常识性内容入脑入心。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对如何学习二十大做了一些方法的引导,比如“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中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对比研究。课堂上设置有关二十大学习心得的分享展示环节,引导学生从小视角入手看待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修改讲稿,一起学习二十大精神。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是个长期工程,在思政课中需要有机融入。在理论教学部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需讲清楚“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任务,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等;在《概论》课中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更进一步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具体特征、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深刻领会和重点“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成就。在实践教学部分,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行动,比如学习上更加用心,在人生态度上更加积极,在人生规划中更务实,用行动回馈社会等。特别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去追寻先辈红色足迹、探访乡村振兴一线、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以宣讲交流、面对面采访、问卷调研等形式,与优秀党员、抗疫先锋、道德模范、基层工作者以及工人、农民等各界群众近距离对话,从榜样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聆听来自人民的真实声音,立志用自身所学回应人民的殷切期盼,让学生真正将所学所知所感所悟沉淀下来,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实践本领。(马院党总支宣传委员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