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集体备课会
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高校法学教育在法治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培养人才工作需要,本学期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以下简称《习法课》)课程,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11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室组织召开进一步研究《习法课》课程教学集体备课会,学院副院长杨玉泉教授和教务处副处长海南副教授出席、指导并作出重要讲话。
会议由思政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李建欣副教授主持,她向杨院长汇报了前期《习法课》课程教学集体备课和相关准备工作情况:一是马院高度重视这门新课建设,将开设此课作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展全民普法活动的主阵地,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的主渠道。二是老师们政治站位高,大家克服困难,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还积极承接本门新课,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三是思政教研室认真组织老师们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积极开展课程标准及专题式教学设计,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为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里进行了充分准备。
与会思政课教师一一向杨院长认真汇报了备课思路、教学设计和心得体会。老师们谈到,这门新课要开好头,巧开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在深耕教材基础上转化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语言,区别联系高中和德法课中有关法治思想内容,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问题链教学法整合教学内容,选用对比法、研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多措并举确保教学成效。要通过课程教学,着力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杨院长对大家的发言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马院要继续坚持和加强通过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教学举措,要把讲好思政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出实效,作为马院抓好上下课建设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要以《习法课》教学实施为契机,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开好《习法课》课程教学,杨院长强调:一是设计好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基础。要通过课程定位和学时设定研制课程标准,把本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程联系对比,把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统一到课程标准上,要立足原理、原文、原著,结合学生特点整合规划教学内容;二是选择好教学方式是关键。要灵活选用问题导向式、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讲清、讲透重点问题和学生关切问题,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着力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着力培养优秀政法职业人才;三是深化理论研究是课程教学功底。马院要发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阵地作用,思政教师要通过理论研究,把前沿学术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式改革,并通过集体教研,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
海南处长对于马院下大力气抓课程建设和思政教师对课程教学高标准要求表示肯定,并对课程教学提出三点指导意见:一是依据人才培养育人目标,针对法律类和非法律类不同专业,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教学内容重构;二是加快建设线上课程资源,统筹课程标准,细化教学设计,创新设计作业,为建设精品线上课程、思政示范课做好准备;三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合理规划,通力合作,努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思政金课。
马院负责人李进诚代表马院全体教师对杨院长和海南副处长参加、指导集体备课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充分体现了学院对《习法课》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思政课教师认真吸收杨院长和海南副处长提出的教学指导意见,互相借鉴各自的教研成果,再完善教学设计,再精心修订课件,再优选教学案例,结合实际,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精心讲授,确保正确导向和教学质量,不辜负学院领导的关怀和信任。
备课会后,与会老师们一致表示,一定要遵循学院领导要求,在教师层面上,做到“真学、真信、真教”,不断在学深悟透、深信笃行上下功夫;在教学层面上,做到“创新方法、探索形式、注重效果”,共同努力打造出一门新的“思政金课”,为深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推动学生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培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优秀政法职业人才,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马院 李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