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抗疫”思政教材 马院全体教师认真讲授疫情防控专题“大思政课”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和5.20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精神,用好“抗疫”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思政教材,马克思主义全体教师于5月21日-6月10日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大思政课”。
根据马院《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大思政课”工作方案》,第15周,思政教研室、素养教研室利用一周时间进行充分准备,通过集体研讨确定了疫情防控专题“大思政课”教学主题,明确教学重点、规范教学要求,确定授课大纲、研制教学课件,以班级为单位运用“云课堂”开展宣讲活动。期间,马院组织老师们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疫情防控知识专题讲座,尤其是先后两次听取学院党委书记朱光好同志分别给毕业生和全体教职工所做的疫情防控专题“大思政课”,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纷纷表示,朱书记的精彩授课,对我们讲好疫情防控专题“大思政课”是最好的示范和及时的指导。
第16周以来,全体思政教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以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打赢抗疫保卫战”为主题,充分利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勇敢、关于付出、关于担当等方面的鲜活事例和生动素材,融知识教育与主题教育为一体,帮助学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安全渡过难关,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与感悟。课堂上,师生共同分享所在居住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理性分析线上学习遇到的困难。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活动参与度很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思政课所学知识,从党的统一领导、坚实的群众基础、团结互助的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动态清零”的底气,在抗击疫情这堂鲜活的思政课中增强了“四个自信”。
素养教研室在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中融入“抗疫”思政元素,《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找到培养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的方法,引领学生用辩证思维形成合理的认知模式,培养理性平和的个体心态;《创新创业实务》课程以上海机器人做核酸、冬奥智能消毒机器人等案例让学生看到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北京市疫情防控“动态清零”措施看到管理创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发现线上课的优势,更好适应线上学习;《军事理论课》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故事引导学生意识到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民族复兴紧密相连,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如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政策、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增强学生们对于不断强大的祖国产生更高的情感认同。
各教研室还对兼职教师提出与专职教师相同授课要求,截止6月10日,马院29名专兼职教师都顺利完成了学院党委交给的此次授课任务,受到了杨玉泉副院长的充分肯定。
通过此次疫情防控专题“大思政课”,全校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正确理解,积极适应线上教学,自觉遵守居住地疫情防控政策,并设身处地理解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积极参与到抗疫志愿服务之中,充分展现了我院大学生较强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奉献精神。(马院院办 谢滟檬)